全市各地集中开展劳务输出 巧家线上线下助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围绕人民币汇率与美国的口舌之争刚略平息,通过贸易的利益纽带,中国才将德国、欧洲从美国阵营向自己拉近,而隐身全球汇率战之後的贸易关系已颇为紧张。
父母没有能力的,年轻人身负银行巨债,成了‘房奴。而在本市有合法固定的居住场所则是申请《上海市暂住证》的必要条件。
一些城市开始标榜自己完成了多少廉租房,而经适房却盖得甚少。但是这种再分配至少不会增加不平等为此,第11章规定了一系列支持破产公司的条款,以增加其持续经营的可能性。原油价格不会飙升,以减少美国刺激政策的效果。美联储可能会实行第三轮、第四轮甚至更多的量化宽松政策,而不用担心后果。
令人费解的是,为何中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改用利率政策呢。今年12月,市场最重要的变化,是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了 100个基点,国际原油价格超过了90美元/桶。检讨国内股市应当将焦点更多地对准自身。
特别是当融资成为一种部门追求政绩的手段和工具时,股市的投资功能必然会被束之高阁。资料表明,2010年上市的348只新股中,持股市值上亿元的个人股东高达824个,相当于平均每只新股上市就有2.4个亿万富翁产生这样,就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2005年以来,中国经济学界对于内部失衡的原因做过深入的讨论。
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在世界范围内也罕见。当然,这种平衡很脆弱的,世界和中国许多经济社会问题也由此产生:比如,美国为了维持这种平衡,就利用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大规模地进行货币和信用扩张,通过入超大量换取别国的资源。
这两种失衡的经济就本身而言,是无法持续的,因为或者有正的大缺口,或者有负的大缺口。当时列举了若干种体制性障碍,归根到底就是一条,即政府仍然保持着计划经济条件下那样过大的配置资源的权力。就需求结构而言,净出口(出超)是继续下降的,消费没有明显提高,增长主要是靠海量的投资。所以,在收入结构上,资本和自然资源所有者收入份额不断提高,而劳动和专业劳动(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入份额不断降低。
于是,经济增长方式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投资的增加。它们就像人照镜子一样,失衡的方向正好相反。……要解决内部失衡的问题,就需了解其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严重关注。
在执行十一五规划过程中,我们又做了总结,为什么这一期间经济增长的模式有所改善,却仍然不尽如人意呢?因为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创业的经济环境、法治环境未能建立起来。过了十年,到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又提出要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
到了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超额实现了,但是,前提没有实现。这两类经济,一类是像中国这样的经济,其内部的失衡主要表现在高储蓄率、低消费率。
所谓一举不是一个单项动作,而是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推行的全面改革,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在中国,则造成了内需不足,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提高过慢,收入差距拉大;还有,各国之间贸易摩擦加剧,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得非常被动。这样一种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政策,能够暂时稳住经济,使得经济不至于急速下滑,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依靠这样的短期政策,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走出危机。但是,两者之间却可以通过互补,达到某种平衡。欲转方式必推改革但是,问题来了。另外一类经济,其内部失衡的表现是低储蓄率、高消费率,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其储蓄率已经降到零,甚至是负数。
根本的途径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特别是人力资本的作用,提高专业人员的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样才会提高劳动者和专业人员的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才能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才能根本扭转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不过,对于什么叫平衡,什么叫失衡,什么叫再平衡?即便是持有同样看法的人们,也往往有着不同的理解。
还有一种说法,新格局的特点是中国经济结构将要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快速调整。还有人士认为,新格局的特点就是中国将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甚至是决定性角色。
我个人比较认同第四种看法。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来扭转这种状况。
这就造成整个经济的内部失衡:储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变得愈来愈严重。正像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讲的,刺激政策难以避免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相反,还有某些恶化的趋势。进入 吴敬琏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十二五规划 改革 。
在制定20世纪最后20年计划的时候,也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到本世纪末(2000年)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如果不能改变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中国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惟一的办法就只有增加投资,特别是政府的投资。
而政府和富裕人群的储蓄倾向是高的,而消费倾向是低的。各个国家要实现自己内部经济的再平衡,进而达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
目前,中国储蓄率达到50%,甚至更高。由于收入分配的结构是由生产中各类生产要素决定的,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一直采取依靠投资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果就造成收入分配中资本所有者的收入份额不断提高。
但是,仅此还不够,还存在着内需短缺的现象,就要找另外一个出路,就是净出口,或者说出超来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这就造成了困扰我们多年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有一段话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认为,新格局的特点是过去全球经济那种两类失衡经济之间的脆弱平衡已经不能持续了。从2009年到2010年的情形来看,发展方式的转变没有取得重大的成果。
他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坚持内外均衡发展,着力构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出现了某些复苏迹象,但是,这种复苏主要是政府的刺激政策促成的。
储蓄率过高,一个出路是投资,中国投资率现在约为46%—47%,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在我看来,在前一个阶段,全球经济体系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两类失衡经济之间的互补。
新时期新格局的特点,就是要向一个再平衡的方向走去,全球经济能不能在今后稳定地发展,就取决于这一再平衡的进程。很清楚,解决体制问题惟一的途径,就是通过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体制的改革。